今天,Google 正式宣布停止维护 Android 开源项目(AOSP),未来所有Android开发将仅在 Google 内部闭源分支进行。这意味着:
1. 公开分支关闭:AOSP官网、代码库、持续集成工具(CI/CD)及代码审查平台 Android Gerrit 将逐步下线。
2. 开发流程封闭:只有 Google 内部员工能提交代码或访问核心分支,Android 开发彻底失去透明度。
3. 法律规避策略:仅保留 GPL 强传染性协议要求的底层 Linux 内核代码开源,其他采用 Apache 等宽松协议的代码全部闭源。Google的动机:成本控制与商业闭环
Google 关停 AOSP 开源,就如同房东收回“毛坯房”钥匙,今后装修(开发系统)需交钱租精装房(签署协议),但旧钥匙(已有代码)还能用。开源时代结束,Android 彻底沦为 Google 的“商业工具”,但旧代码还能用,江湖总有野生大神。
1. 削减维护成本:AOSP 存在数十条代码流水线和分支,叠加全球厂商协作的复杂性,每年消耗巨额计算资源和工时。
2. 强化商业捆绑:厂商需签署 GMS 协议才能获取最新代码,变相推动 Google 服务预装,提升广告和生态收入。
3. 战略收缩信号:2025 年初 Android 部门已启动员工“自愿离职计划”,闭源决策与裁员逻辑一致。
对行业的影响:温水煮青蛙式变革
1. 手机厂商短期无碍:小米(HyperOS)、OPPO(ColorOS)、VIVO(OriginOS)、三星(One UI)等主流厂商已签署长期GMS协议,仍可获取闭源代码并预装Google服务;
2. 开发者生态遭重创:个人 ROM 开发者、极客社区和第三方系统(如LineageOS)将失去官方技术支持,需依赖镜像仓库自行维护;
3. 中国厂商的隐忧:虽国内厂商回应“不受影响”,但长期依赖 Google 闭源分支可能导致定制化能力受限,被迫接受更严格的服务捆绑。
普通用户感知:平静水面下的暗流
1. 短期无感:现有手机功能不受影响,系统更新仍通过厂商渠道推送;
2. 长期风险:
- 应用兼容性:第三方ROM(如类原生系统)可能无法适配新API,导致部分应用闪退或功能缺失;
- 基础功能阉割:AOSP官方拨号器、短信应用将停止维护,刷机包可能失去基础通信功能。
出海开发者挑战:合规门槛再升级
1. GMS认证门槛:应用上架 Google Play 需强制集成闭源 API,增加适配成本;
2. 设备碎片化加剧:厂商定制系统与 Google 闭源分支的差异可能导致设备兼容性测试复杂度飙升;
3. 替代方案受限:华为 HMS 等第三方生态可能面临更严苛的代码兼容挑战,开发者需投入更多资源适配多平台。
历史的回响:OpenSolaris 悲剧重演?
此次事件与 2009 年 Oracle 收购 Sun 后“无限期推迟” OpenSolaris 开源如出一辙。尽管 Google 承诺“继续开源只是推迟”,但开源社区普遍认为:
分叉自救可能:华为 OpenHarmony、小米 Vela 等中国厂商自研系统或迎来新机遇,但需突破生态壁垒。
代码冻结风险:AOSP最终版本可能成为“化石代码”,无法获得安全补丁和新硬件驱动;
总结:
Android 的闭源化标志着移动互联网从开放协作转向巨头垄断的新阶段。对于普通用户,这是便利性与选择权逐渐缩水的开始;对于开发者,则是适应“围墙花园”规则的倒计时。唯一可确定的是——安卓生态的黄金开放时代,已然落幕。